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从海芦笋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制备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法]采用酶与化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2种膳食纤维.[结果]纤维素酶pH4 ~5,中性蛋白酶pH 6 ~7,温度均为48~50℃,纤维素酶800 U/g,蛋白酶2 000 U/g,酶解时间各为2h的条件下,获得最佳酶解效果;酶解后的粗纤维用40倍2.25% Na2CO3溶液,在50℃条件下提取1h,分离得到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先用0.75% NaOH溶液碱煮30 min,再用1.5% HCl溶液酸煮20 min,将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混合.[结论]优化工艺下制备海芦笋膳食纤维,得率为21.28%,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1∶3.
推荐文章
芦笋老茎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
芦笋
可溶性膳食纤维
最佳提取工艺
酶法提取芦笋皮中高活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芦笋皮
膳食纤维
脂肪酶
淀粉酶
糖化酶
蛋白酶
持水性
溶胀性
沅江芦笋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特性
沅江芦笋
可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
酶解法
理化特性
海芦笋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海芦笋
提取物
抗氧化
自由基清除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芦笋膳食纤维提取技术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海芦笋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年,卷(期) 2011,(27)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 家产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07-17009
页数 分类号 S37
字数 2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1.27.19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红宇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 92 517 10.0 19.0
2 何键东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 7 18 3.0 4.0
3 王朋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 11 36 4.0 5.0
4 张斌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芦笋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