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Li2CO3为锂源、Fe2O3为铁源、Si(OCH2CH3)4为硅源、羟乙基纤维素和蔗糖分别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2FeSi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羟乙基纤维素和蔗糖分别作为碳源对合成的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600℃、烧结时间为10 h时,由羟乙基纤维素作为碳源制备的Li2FeSiO4/C样品在1.5~4.7V、0.2C和20℃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6mAh/g,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02.3mAh/g.较之蔗糖碳源样品,颗粒更小、分布更均匀,其电荷转移阻抗减小了80%、锂离子扩散系数增加了20%.
推荐文章
不同载硅量对Li2FeSiO4/C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
Li2FeSiO4
电化学性能
水热法合成纳米Li2FeSiO4及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Li2FeSiO4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Li2FeSiO4/C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微波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硅酸铁锂
微波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碳源对碳热还原法合成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电子元件与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2FeSiO4/C 正极材料 碳热还原法 碳源 放电比容量 交流阻抗谱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试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39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2028.2013.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凯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11 45 4.0 6.0
2 刘兴泉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24 142 7.0 10.0
3 张峥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16 102 5.0 9.0
4 寇丹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3 12 2.0 3.0
5 马慎思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Li2FeSiO4/C
正极材料
碳热还原法
碳源
放电比容量
交流阻抗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元件与材料
月刊
1001-2028
51-1241/TN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东二段8号宏明商厦702室
62-3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5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1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