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确定沥青层疲劳寿命与层间接触状态、温度和轴载荷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层间状态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沥青层底动应变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常用的沥青路面疲劳寿命模型,构建了适用于半刚性沥青路面的沥青层或超薄路面的沥青层在多因素作用下的疲劳方程一般表达式,确立了沥青层疲劳寿命与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及其最不利点位.研究结果表明:层间结合系数、温度、轴载荷均对沥青面层疲劳寿命具有明显影响,且分析点位不同,影响程度不同;加强层间粘结能显著提高沥青面层疲劳寿命,在最不利分析点位处,当层间结合系数由0.5增大到0.7时,疲劳寿命提高13.6倍.
推荐文章
典型沥青路面动态应变响应特性及疲劳寿命分析
沥青路面
动态应变
轴质量
换算系数
疲劳寿命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隧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层疲劳开裂分析
正交试验
疲劳开裂
有限元
应变响应
疲劳寿命
极差
考虑层间接触的沥青路面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分析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
层间状态
损伤力学
有限元
低温条件下沥青层疲劳损坏预估模型的研究
低温
沥青层
疲劳
损坏
预估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层间状态的沥青面层动应变疲劳数值分析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沥青面层 层间接触状态 动应变 疲劳特性 关联分析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2-6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16.01
字数 27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阳恩慧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8 114 7.0 9.0
3 艾长发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6 570 15.0 21.0
5 黄兵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6 52 3.0 6.0
13 成猛 4 2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8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沥青面层
层间接触状态
动应变
疲劳特性
关联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15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