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七夕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又一集中体现,源于我国农耕社会祖先对于天文学的想象。七夕所折射出的天文历法、节日流俗、爱情传说、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等文化符号,共同赋予了七夕这个民俗节日以丰富内涵。以七夕为题材的诗赋同时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情的一座富矿。
推荐文章
论两晋南北朝七夕诗创作
两晋南北朝
七夕诗
家族创作
宫体诗
闺怨
乡园之思
七夕节日与日本竹文化
七夕节日
日本竹文化
传统文化
传承
"七夕蜜"梨在上海市的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七夕蜜
产量
品质
定植
肥水管理
采收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浓浓诗情话七夕
来源期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七夕文化 诗文 情话 民俗节日 农耕文明 农耕社会 天文历法 文化符号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G1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七夕文化
诗文
情话
民俗节日
农耕文明
农耕社会
天文历法
文化符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月刊
1009-7252
11-5327/G4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8-195
出版文献量(篇)
604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