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大豆和牛乳结合制作食品,可以合理平衡氨基酸的比例,使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组合,有利于膳食营养的均衡.以大豆乳、牛乳为混合原料,并以大豆乳、牛乳分别作为对照,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作凝固剂,探讨大豆乳与牛乳不同比例条件下,形成的豆-乳内酯凝胶的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内酯豆乳与内酯牛乳在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脆性、黏性、弹性、内聚性方面差异显著.随着牛乳含量在混合物中的不断增加,当大豆乳和牛乳的比例达到1∶1前,大豆乳与牛乳的比例对豆-乳内酯凝胶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脆性、黏性、弹性影响显著;当大豆乳和牛乳的比例达到1∶1后,差异不显著,而对其内聚性影响差异不显著.质构特性结合表面微观结构的测定结果表明:当牛乳添加量为30%时,豆-乳内酯凝胶质地较好,表面结构均匀,微观结构较好.
推荐文章
反应条件对豆-乳内酯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凝胶
质构特性
豆-乳内酯
葡萄糖-δ-内酯
测定条件对甘薯淀粉凝胶质构特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TPA
质构特性
甘薯淀粉凝胶
测定条件
环境条件对乳清蛋白凝胶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环境条件
乳清蛋白
凝胶
微观结构
蛋黄液热凝胶的质构特性研究
蛋黄液
热凝胶
质构特性
硬度
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乳与牛乳比例对豆-乳内酯凝胶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凝胶 GDL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反应条件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5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15.1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连洲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372 2209 20.0 25.0
2 韩翠萍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4 159 7.0 11.0
3 刘畅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06 411 10.0 15.0
4 刘洋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57 320 8.0 16.0
5 程建军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90 1162 19.0 31.0
6 李小雅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 23 2.0 4.0
7 江杨娟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胶
GDL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反应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