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红薯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红薯茎叶中的绿原酸.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得率为响应值,采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设计组合实验,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红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温度64.5℃、料液比1:35 (g/mL)、乙醇浓度45%,红薯茎叶中绿原酸的实际得率为3.442 1 mg/g,接近预测值.响应面法可用于红薯茎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推荐文章
忍冬茎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忍冬茎叶
绿原酸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响应面法优化脱脂米糠植酸提取工艺
脱脂米糠
植酸
响应面法
超声波法提取蒲公英中绿原酸的工艺优化研究
蒲公英
绿原酸
超声波法提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优化番木瓜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番木瓜
叶片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化红薯茎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来源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薯茎叶 绿原酸 提取 响应面法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营养与品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01.1
字数 329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澎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56 391 10.0 18.0
2 单长松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43 4.0 5.0
3 贾朝爽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 38 3.0 6.0
4 刘锦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2 4 1.0 2.0
5 赵子彤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4 2.0 3.0
6 杨艺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7 刘娟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55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26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薯茎叶
绿原酸
提取
响应面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粮油食品科技
双月刊
1007-7561
11-3863/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82-790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8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00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