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动机激励的提取对于动力悬置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但目前发动机载荷识别以逆矩阵法为主,存在工作量大、耗时较长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动机激励识别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等效激励参数模型,并将该激励加载于动力总成-整车仿真模型上,从而计算出悬置上下支点振动加速度;以仿真与试验加速度的差异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等效激励的参数进行识别,从而识别出发动机多方向激励;通过引入随机因子保证发动机激励识别的准确性.运用该方法对某款轿车进行了分析,所得加速度曲线拟合度高,载荷识别结果较好;运用识别激励进行悬置优化,最终怠速频率下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大幅度提升.
推荐文章
基于动力总成和车身整体的发动机怠速激励下车身振动仿真研究
多体动力学
有限元法
动态响应
动态响应灵敏度分析
结构优化
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工况点优化的标定实现
混合动力系统
发动机工况点
发电
助力
等效燃油消耗率
标定
基于整车性能的重型车用发动机优化配置
内燃机
动力总成
优化匹配
柴油机
重型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动力总成-整车模型的发动机等效激励参数识别
来源期刊 振动与冲击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载荷识别 等效激励 动力总成-整车 遗传算法
年,卷(期) 2017,(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6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H212|TH213.3
字数 76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5/j.cnki.jvs.2017.18.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智成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32 182 8.0 12.0
3 顾成波 11 4 1.0 1.0
6 郝耀东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5 2.0 3.0
7 刘红谱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6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载荷识别
等效激励
动力总成-整车
遗传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振动与冲击
半月刊
1000-3835
31-1316/TU
大16开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4-34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84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450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