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非达霉素的发酵产量及发酵稳定性,替代种子配方中的动物性原料,对非达霉素产生菌的种子培养温度 、配方及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最佳培养温度为30℃,多肽粉和酵母蛋白胨FP102可以替代原种子配方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两种动物性氮源.优化后的种子配方为玉米淀粉25 g/L,酵母浸粉5 g/L,多肽粉3 g/L,酵母蛋白胨FP1025 g/L,碳酸钙4 g/L,pH 7.0.确定二级种子工艺为一级种子30℃ 培养56 h,0.1% ~0.2% 接种量接入二级种子培养基,30℃ 培养48 h接入发酵培养基,在成功去除动物性原料的基础上,非达霉素产量较原种子工艺提高了12.3%.
推荐文章
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非达霉素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非达霉素
非达霉素活性降解产物的制备
非达霉素
水解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应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非达霉素高产菌株
非达霉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自身抗性
高纯度非达霉素的制备
非达霉素
高纯度
高压制备色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达霉素产生菌种子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发酵科技通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非达霉素 动物性原料 种子配方 种龄 接种量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92
字数 5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平丽英 2 1 1.0 1.0
2 方丽纳 2 2 1.0 1.0
3 周屹峰 5 9 1.0 3.0
4 张薇 3 5 2.0 2.0
5 傅立峰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达霉素
动物性原料
种子配方
种龄
接种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酵科技通讯
季刊
1674-2214
33-1131/TS
大16开
杭州市秋涛路306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8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5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