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CuCrO2陶瓷靶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Cu-Cr-O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u-Cr-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退火温度为973 K时薄膜即已晶化并形成单相铜铁矿结构CuCrO2,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结晶性逐渐提高.紫外-可见光谱与电学性能测量结果表明:薄膜可见光透过率随退火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在973~1273 K退火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最高为50%,电导率最高为0.12S/cm.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Cu-Cr-O薄膜电导率的下降主要与退火产生的微裂纹有关.
推荐文章
退火温度对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ZnO薄膜
X射线衍射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退火温度
透射率
靶材密度对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性能的影响
氧化锡铟(ITO)
靶材密度
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退火对ZnO/Cu/ZnO透明导电薄膜性能的影响
退火
ZnO
Cu
透明导电薄膜
退火工艺对磁控溅射LiCoO2薄膜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LiCoO2薄膜
表面形貌
硬度
杨氏模量
摩擦因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退火温度对溅射法沉积Cu-Cr-O薄膜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铜-铬-氧薄膜 退火温度 薄膜结构 光电性能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N30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62/j.issn.0454-5648.2019.01.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辉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8 1225 16.0 29.0
2 侯小虎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2 83 5.0 7.0
3 白朴存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 225 8.0 13.0
4 张铭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4 107 6.0 8.0
5 赵学平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 1.0 1.0
6 刘飞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1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铬-氧薄膜
退火温度
薄膜结构
光电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