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研究了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酶法浸提效果最佳,碱浸提法其次,两者均优于热水浸提法.酶法提取银耳多糖溶液的最适条件为:加水量1∶50,加入1%的果胶酶,置于45℃水浴锅中恒温酶解45min,然后迅速升温至98℃灭酶,并保温浸提60min;利用银耳多糖的浸提液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等人工合成稳定剂制作调配型奶饮料,结果表明,银耳多糖溶液添加量为奶饮料总量的30%时,按原奶饮料的生产工艺,可代替羧甲基纤维素等稳定剂的稳定与增稠作用.制品稳定性好,并具有银耳的保健功能.
推荐文章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
银耳多糖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抗氧化
南瓜黄色素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及其在碳酸饮料中的应用
南瓜黄色素
提取
响应面
多重乳液
碳酸饮料
银耳多糖在蕃茄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
银耳多糖
稳定剂
蕃茄乳酸菌饮料
一种银耳槐花固体饮料开发及工艺
槐花
银耳
固体饮料
提取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银耳多糖 奶饮料 稳定剂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提取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1
页数 3页 分类号 Q539|S567.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310.2004.02.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32)
二级引证文献  (22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耳多糖
奶饮料
稳定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