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研究表明,籽粒中可溶性总糖(TSC)质量分数为先增加后降低,蔗糖(SUC)和TSC的变化趋势相似,淀粉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穗轴中SUC及TSC质量分数在授粉后任何时期总是高于籽粒,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籽粒.苞皮中TSC与SUC质量分数缓慢减少,在籽粒灌浆初期积累有大量的TSC,为籽粒迅速灌浆做出了贡献,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穗轴.鲜食玉米采收后应低温放置或及时加工,以抑制糖快速转化为淀粉,防止鲜食玉米品质下降.
推荐文章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小麦
大穗型
多(小)穗型
碳水化合物代谢
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转化利用
生物质
碳水化合物
化学转化
生物基产品
不同树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季节动态比较
可溶性糖
淀粉
当年生叶
1年生叶
温带森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来源期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鲜食玉米穗 籽粒 可溶性总糖 蔗糖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0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1689.2005.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安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2 354 11.0 16.0
2 刘兴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04 1980 25.0 37.0
3 郑建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6 333 11.0 16.0
4 任亚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69 708 16.0 22.0
5 袁春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62 611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89)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鲜食玉米穗
籽粒
可溶性总糖
蔗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3-1689
32-1751/TS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51号
28-7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38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