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本实验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对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TL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的单糖组分与结构分析.通过对提取温度、保温时间、pH值、固液比等对大豆多糖的提取影响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是最佳提取组合条件为提取温度在100℃,保温时间为3h,固液比1:2,pH值为5时为产率最高.并将提取的多糖经过初步纯化后,经薄层层析分离的纯化制备样品与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等部分单糖的组分分析和红外光谱的样品糖结构分析.
推荐文章
亚临界水提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亚临界水
提取
豆渣
可溶性大豆多糖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与应用
水溶性大豆多糖
豆渣
提取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豆渣
水溶性大豆多糖
提取
大豆水溶性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大豆
水溶性蛋白
工艺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及组分鉴定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豆渣 可溶性大豆多糖 正交试验 薄层层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年,卷(期) 2007,(9)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36.1
字数 24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630.2007.09.0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远景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48 424 12.0 17.0
2 张倩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11 63 4.0 7.0
3 朱昺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1 3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42)
二级引证文献  (167)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豆渣
可溶性大豆多糖
正交试验
薄层层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