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结合发光显微镜(EMMI)测试和poly-edge电容测试结构很好地控制了多晶硅刻蚀时间,避免了栅极氧化膜的早期失效.从栅极氧化膜击穿电压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刻蚀时间较短时,一个晶圆内几乎所有测试结构都呈现早期失效模式.通过延长刻蚀时间,早期失效数逐渐减少,最后可以完全消除早期失效,所有测试结构都为本征失效.为了分析多晶硅刻蚀时间和氧化膜失效模式的关系,对早期失效和本征失效样品进行了发光显微镜测试.Poly-edge电容结构的测试结果表明,过短的刻蚀时间导致了多晶硅在STI沟槽中的残留,硅化工艺后,这些多晶硅会使栅极和衬底短路,从而导致了栅极氧化膜的早期失效.通过延长刻蚀时间,可以有效地清除多晶硅的残留,从而保证栅极氧化膜的可靠性.
推荐文章
多晶硅薄膜残余应力显微拉曼谱实验分析
拉曼谱
多晶硅
薄膜
残余应力
多晶硅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
多晶硅
流化床法
冶金法
西门子法
多晶硅切割液的制备工艺改进
工艺
消化
经济效益
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进展
多晶硅
太阳能
制备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发光显微镜测试控制先进CMOS工艺的多晶硅刻蚀时间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晶硅刻蚀 栅氧可靠性 发光显微镜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快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N386
字数 11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8.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星拱 7 1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晶硅刻蚀
栅氧可靠性
发光显微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