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诗歌是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强烈的感情往往导致诗人与日常思维不同的概念化过程(想像).这一概念化过程可以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当诉诸于语言手段时,语言的每一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形武部分都可以作为诗人进行雕琢的原材料,以表达相应的情感.这些语言形式对日常语言的偏离就是诗意的来源.其中,隐喻作为跨越两个认知域的概念化方式和表达手段,为诗歌意象的表达、意境的营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推荐文章
情态动词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情态动词
教学
认知语言学
英语诗歌中的语言偏离现象
英语诗歌
语言
偏离现象
认知语言学概述
认知
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
作品
情感
本质
环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诗歌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汶川地震诗歌现象为例
来源期刊 外国语文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诗歌 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 汶川地震
年,卷(期) 2009,(2) 所属期刊栏目 认知诗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H030
字数 7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14.2009.0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歌
概念化
认知语言学
汶川地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语文
双月刊
1674-6414
50-1197/H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9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95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