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粮谷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和赭曲霉毒素A的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过甲醇-水(80:20,V/V_提取,液液萃取净化和富集后,三氟乙酸衍生,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梓(4.6mm ×250mm),以乙腈和体积分数2%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线变换波长荧光检测.根据3倍信噪比的峰响应值,确定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和赭曲霉毒素A检出限分别为0.06、0.03、0.18、0.05μg/kg和0.51 μg/kg,上述5种毒素分别在质量浓度0.05~100、0.125~25.00、0.05~100、0.125~25.00μg/L和0.05~50.00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8、0.9998、0.9996和0.9998;在玉米、大米、小麦3类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平均为71.73%~115.37%,相对标准偏差为3.00%~9.88%,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 5种毒素同时检测结果与现行国标的单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推荐文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
花生
免疫亲和柱
国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
不确定度
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液相色谱法
饲料
黄曲霉毒素B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粮谷中的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真菌毒素 同时检测 粮谷
年,卷(期) 2010,(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0-254
页数 分类号 TS207.3
字数 35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良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84 581 14.0 20.0
3 张宇昊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93 590 14.0 20.0
9 杨琳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5 113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01)
二级引证文献  (15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4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效液相色谱
真菌毒素
同时检测
粮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