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三种方法对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酶切法、芯片法和测序法对国内报道突变频率比较高的6个耳聋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9例耳聋患者,酶切法共检出4例GJB2 235delC,1例mt2S rRNA A1555G;其中8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父母基因芯片法检出1例mt 12S rRNA A1555G,3例GJB2 235delC,3例SLC26A4基因突变,3例9位点均正常.mt 12S rRNAA1555G和GJB2 235delC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酶切相一致.10例基因芯片检测及GJB3测序分析均未检出GJB3 538C>T突变及GJB3其他致病突变;GJB6基因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mt 12S rRNA A1555G和GJB2 235delC位点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和酶切结果相一致.SLC26A4基因突变IVS7-2A>G和2168A>G测序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随后对部分患者父母采用上述方法筛查,48例样品中,共检出15例携带致聋突变,检出率31.25%.结论 酶切法、基因芯片法及测序法三者检查结果相符合.临床诊断因患者而异,综合三种检测技术,设计最佳筛查方式.
推荐文章
20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测序
基因芯片
遗传性肾癌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研究现状
遗传性肾癌综合征
外科治疗
肾部分切除术
VHL综合征
控瘤
肾功能保留
引物延伸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诊断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遗传性耳聋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基因突变
引物延伸
PCR导流杂交芯片技术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PCR导流杂交芯片技术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
基因诊断
应用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常见耳聋基因诊断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耳聋 mtDNA 酶切 基因芯片 测序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分子、生化遗传学与PCR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0,3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64.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18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耳聋
mtDNA
酶切
基因芯片
测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月刊
1006-9534
11-3743/R
大16开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80-41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3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08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