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离到一株能产生2-酮基-D-葡萄糖酸(2KGA)的菌株,经过16Sr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本实验室命名为P.putida KD-1.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中不同碳源、氮源、初始玉米浆浓度、补加葡萄糖浓度、初始pH和发酵控制pH对P.putida KD-1发酵生产2KGA产量的影响.检测2KGA采用两种方法,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显示,以6%的葡萄糖、1%玉米浆为初始浓度,补加5%葡萄糖,初始pH6.7,发酵维持pH5.5,200rpm,30℃恒温培养96h,2KGA产量可以达到55g/L.表明该菌的发酵过程具有一定优化空间,可作为日后发酵产2KGA的新菌种.
推荐文章
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2-酮基-D-葡萄糖酸
发酵
D-异抗坏血酸钠
D-异抗坏血酸
2,5-二酮基-D-葡萄糖酸产生菌株发酵条件研究
菌株
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转化率
耐糖性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发酵过程优化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2-酮基-D-葡萄糖酸
过程控制
发酵优化
补料发酵
碘量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
2-酮基-D-葡萄糖酸
葡萄糖
发酵液
碘量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株2-酮基-D-葡萄糖酸(2KGA)产生菌的发酵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菌种鉴定 假单胞菌 发酵研究 碘量法 高效液相检测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921
字数 26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丽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学院 108 517 11.0 20.0
2 冯晨龙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学院 2 3 1.0 1.0
3 王雪娇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学院 1 2 1.0 1.0
4 程晓志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与科学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酮基-D-葡萄糖酸
菌种鉴定
假单胞菌
发酵研究
碘量法
高效液相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