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5年,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成为我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本文回顾了青蒿素作为高效抗疟药的发展历程,并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
推荐文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疟疾活性
疟疾
疟原虫
香豆素
杂合体
构-效关系
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截短侧耳素
衍生物
化学修饰
抑菌机理
耐药机理
抗菌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与研究现状
来源期刊 化学教育 学科
关键词 诺贝尔奖 青蒿素 结构分析 提取工艺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3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100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嘉屿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19 64 5.0 7.0
2 潘炳力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21 4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诺贝尔奖
青蒿素
结构分析
提取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教育
半月刊
1003-3807
11-1923/O6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71
总下载数(次)
52
总被引数(次)
434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