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定后掠角密切锥乘波体(OCWRCAS)的生成方法和考虑黏性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定后掠角乘波体的前缘具有特定的后掠角,能够在上表面产生稳定分离涡从而改善乘波体的气动性能.本文首先在传统密切锥乘波体生成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定后掠角密切锥乘波体的生成方法;从前缘后掠的几何特征中提取了后掠角、激波角和前缘曲线程度等设计变量,并研究了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以遍历设计空间的思路对两类定后掠角密切锥乘波体进行了设计分析,研究了升阻比、体积效率随设计变量的变化规律,然后在设计空间内进行了多目标寻优;最后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定后掠角乘波体的乘波特性和涡升力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本文生成方法得到的定后掠角密切锥乘波体具有明显的乘波特性并且能够在较高的升阻比时保证一定的体积效率;定后掠角前缘能够在一定的迎角下在上表面产生稳定的分离涡,产生涡升力.
推荐文章
吻切锥高超声速乘波构型的优化
乘波构型
吻切锥
优化
升阻比
一种新型乘波体设计方法研究
高超声速
乘波体
吻切锥
升阻比
容积率
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研究
乘波体
投影形状
流线追踪
混合函数
密切面
吻切锥乘波构型优化设计与分析
吻切锥乘波构型
多目标
容积
容积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定后掠角密切锥乘波体的生成和设计方法
来源期刊 航空学报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乘波体 密切锥 黏性 后掠角 涡升力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流体力学与飞行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23-303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V211.5
字数 57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27/S1000-6893.2016.0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召林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47 330 11.0 15.0
2 吴文华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7 80 6.0 7.0
3 段焰辉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7 4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5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乘波体
密切锥
黏性
后掠角
涡升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航空学报
月刊
1000-6893
11-1929/V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82-148
196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4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920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