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综合可视化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分析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主动再生时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上游柴油喷雾特性及柴油在DOC内的氧化过程.利用高速摄影装置拍摄了柴油喷雾图像,分析了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并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喷雾粒径进行了测量.标定了DOC内的柴油氧化模型和喷雾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柴油喷雾及燃油在DOC内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喷射速率越高,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越大;喷射速率对喷嘴出口处喷雾粒径分布有较大影响,沿喷雾轴线方向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随大粒径液滴数的变化而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柴油喷雾特性决定了排气管路和DOC入口处的碳氢(HC)分布;DOC出口处温度分布与DOC入口处HC分布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碰壁及重力作用使得HC向排气管路底部集中,HC质量浓度接近2%;管路底部柴油过浓使得DOC出口截面底部的对应区域温度较低,低于450℃;增加排气管路长度可促进喷雾与气体的混合均匀性,缓解管路底部的柴油过度集中现象.
推荐文章
大型柴油机DPF被动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
大型柴油机
排放
DPF
被动再生
EGR
排气节流阀
DPF主动再生不均匀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DPF排放
主动再生
混合器
氯化钙溶液喷雾闪蒸再生特性模拟及试验分析
闪蒸
再生
数值模拟
溶液除湿
排气管喷油再生的DOC辅助DPF系统起喷温度的试验研究
氧化催化器前温度
排气尾管喷射
喷射速率
起喷温度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PF主动再生柴油喷雾氧化的试验及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内燃机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喷雾特性 柴油氧化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421+.5
字数 49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49/j.cnki.nrjgc.2017.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帅石金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136 2155 28.0 40.0
2 张俊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13 105 7.0 10.0
3 郭恒杰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9 9 2.0 3.0
4 曹东晓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燃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主动再生
喷雾特性
柴油氧化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燃机工程
双月刊
1000-0925
31-1255/TK
大16开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3111号
4-257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