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伪善即明知善恶却仍然行恶,甚至还以善来伪装,这是道德的做秀,是一种特殊的'恶'。作为青少年重要生活场域和重要德育场所的学校,其中存在的伪善,主要有强词夺理型、言行不一型、执迷不悟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应主动构建民主、公正的学校生活,远离伪善。
推荐文章
试论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学校教育
社会发展
个体发展
正功能
负功能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导作用
自发的社会环境
自觉的社会环境
通识教育
教育生态观下的乡村文化与农村学校教育
教育生态
乡村文化
农村学校教育
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抉择
学习化社会
学校教育
反思
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学校教育中的“伪善”现象
来源期刊 中小学德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伪善 学校教育 伪善现象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G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珍婷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伪善
学校教育
伪善现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小学德育
月刊
2095-1183
44-1682/G4
16开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
46-2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24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47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