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快递行业所使用的并联机构运动空间较小、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结合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运动灵活等优点,基于2-UPR+RPU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提出一种2(2-UPR+RPU)串并联形式的混联机构,并对其进行位置逆解和工作空间分析,以期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应用.首先,在SolidWorks中对该混联机构建模,利用螺旋理论进行分析,得到其自由度;接着,应用连续法求解机构的位置反解;最后,运用CAD变量几何法在SolidWorks进行运动模拟并得到加工点轨迹数据,借助Matlab软件求出其工作空间.2(2-UPR+RPU)混联机构的工作空间范围较之单层并联机构增大很多,形状规则,呈对称分布.2(2-UPR+RPU)混联机构同时兼有串联机构的灵活性和并联机构的高刚度和精度,通过相应的程序控制,可以代替人工工作.
推荐文章
2RPU-UPR并联机构在天线支撑中的应用
天线支撑机构
并联机构
尺度优化
结构设计
2RPU/UPR+RP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静刚度分析
混联机器人
并联机构
刚度模型
自由度
2RPU/UPR+RP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参数标定研究
混联机器人
误差补偿
全标定
零点标定
2UPR-RPU过约束并联机构刚度性能评价
并联机构
应变能
静弹性刚度模型
刚度性能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2-UPR+RPU)串并混联机构的位置和工作空间分析
来源期刊 机械传动 学科
关键词 混联机构 自由度 位置反解 空间分析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计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28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78/j.issn.1004.2539.2020.07.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瑞琴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69 585 12.0 15.0
2 薄瑞峰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8 193 8.0 11.0
3 任鑫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武小惟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联机构
自由度
位置反解
空间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传动
月刊
1004-2539
41-1129/TH
大16开
郑州嵩山南路81号
36-36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14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