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师生间的沟通能否实现,效果如何,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共同作为沟通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因此,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应该将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沟通主体。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共同作为沟通的主体,其传递者和接收者的地位是相互转化、相互变换的。 (一)教师作为传送者和学生作为接收者单一地分析一次沟通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传送者,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进行提问、讲解、板书和其他手段发生信息时,即教师作为首要沟通者进行信息编码和传递阶段,并不是这一沟通过程已经全部完成,此时,教
推荐文章
关于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探索
课堂教学
评价
主体性
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主体教育
主体性
合作学习
创新教育
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主体教育
自主参与
语文教学
课堂模式
关于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探索
课堂教学
评价
主体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课堂教学沟通主体的转换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沟通主体 课堂教学 信息编码 传递者 沟通过程 教学沟通 内容和形式 课堂效益 认识障碍 教学过程
年,卷(期) 1993,(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0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沟通主体
课堂教学
信息编码
传递者
沟通过程
教学沟通
内容和形式
课堂效益
认识障碍
教学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
旬刊
1000-419X
42-1021/G4
16开
湖北武昌区湖北大学文学院
38-4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9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