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488nm的Ar+激光激发下,Si覆盖的部分氧化多孔硅(POPS)的光致发光谱(PL)在1.78eV处展示了一个稳定的PL峰,它的强度达到刚制备多孔硅的发光强度.使用X射线衍射、Raman散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和电子自旋共振等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增强的PL峰不是起源于量子限制硅晶粒中的带带复合,也不是起源于样品表面局域态或硅晶粒与氧化物之间的界面态的辐射复合.通过与Ge覆盖的部分氧化多孔硅的相关结果比较,我们认为这个稳定增强的PL峰起源于氧相关缺陷中心的光学跃迁.
推荐文章
多孔硅的能带变化及光致发光的研究
多孔硅
退火
量子限制模型
不同激发波长下多孔硅的光致发光研究
阳极氧化
多孔硅
光致发光
光致发光激发
一种制备稳定高效光致发光氧化多孔硅的新方法
多孔硅
光致发光
SC-1溶液
化学氧化
多孔硅的光致发光机制
多孔硅
多峰发射
发光机制
尺寸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Si覆盖的部分氧化多孔硅的光致发光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多孔硅 光致发光 部分氧化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2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0.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希茂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系 14 75 6.0 8.0
2 吴兴龙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系 12 63 5.0 7.0
3 唐宁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系 5 19 3.0 4.0
4 顾沂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物理系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硅
光致发光
部分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