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梯度洗脱HPIC定量,研究乙醇浓度、物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重复提取次数对豆粕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6种主要成分得率的影响,为不同大豆异黄酮糖苷或苷元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乙醇浓度对其豆粕提取物中的大豆甙、黄豆黄甙、染料木甙、大豆甙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得率影响不显著(P>0.05),乙醇浓度达到60%以上时,6种异黄酮均接近最大值,但70%为利于精制的最低浓度;物料比对3种苷元得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物料比大于1:15(W:V)时,大豆甙、黄豆黄甙和染料木甙的得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同提取时间和重复次数相比,提取温度对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这些条件的最佳搭配为70%乙醇.物料比1:15(W:V),温度90℃,时间3 h,提取1次.
推荐文章
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发酵豆粕
大豆异黄酮
提取
优化
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的提取工艺研究
提取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甙
响应面分析
超声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大豆异黄酮
超声
提取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及精制
大豆异黄酮
组成
性质
提取
精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醇提取条件对大豆异黄酮组分得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与机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乙醇 提取条件 大豆异黄酮 组份 得率
年,卷(期) 2009,(5) 所属期刊栏目 提取与活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1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287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亲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 1416 19.0 27.0
2 胡叶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 84 4.0 7.0
3 龚吉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2 308 11.0 16.0
4 刘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6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8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醇
提取条件
大豆异黄酮
组份
得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机械
月刊
1003-5788
43-1183/TS
大16开
长沙市赤岭路9号
42-8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3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50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