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豆皂甙具有众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采用乙醇、正丁醇提取豆浆中皂甙,并通过香草醛法测定其含量,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豆浆与乙醇的配比及水饱和正丁醇的用量时豆浆中皂甙含量的影响.确定豆浆中大豆皂甙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3h,豆浆与乙醇配比为1:5.水饱和正丁醇为90mL,反应温度为75℃,此条件下,每100mL豆浆中皂甙含量为89.668mg.
推荐文章
藜麦皂甙的测定研究
藜麦
皂甙
含量测定
比色法
齐墩果酸
油茶皂甙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油茶皂甙
提取
抑菌圈
押菌活性
粉萆薢中皂甙元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薄层层析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苦瓜皂甙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苦瓜皂甙
乙醇提取
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浆中皂甙的提取及测定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豆皂甙 比色法 提取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8-260,264
页数 分类号 TS21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斐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141 1024 17.0 27.0
2 曹慧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86 369 9.0 15.0
3 乔兆扬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皂甙
比色法
提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