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用于蔬菜发酵的3种天然优势乳酸菌菌株——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单独或复配使用对发酵甘蓝品质的影响.甘蓝接种后,常温条件(约23℃)下发酵3d,监测pH值、总酸、亚硝酸含量、乳酸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短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按1∶1复配,总接种量为2%~3%,泡菜的发酵效果最好.当总接种量为2%时,发酵后泡菜的pH为3.35,总酸为0.74%,乳酸菌活菌数为8.93×107 cfu/mL,感官品质最佳,评分值达到12.1/15,亚硝酸盐含量为14.2 mg/kg.
推荐文章
金针菇泡菜中乳酸菌的发酵性能研究
金针菇泡菜
乳酸菌
发酵性能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番石榴泡菜工艺研究
番石榴泡菜
直投式乳酸菌
感官评价
发酵工艺
醋糟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醋糟
发酵菌种
发酵条件
香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香菇
液体菌种
发酵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蓝泡菜发酵菌种的复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甘蓝泡菜 短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菌种复配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7
页数 分类号 TS201.6
字数 2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12.08.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应铁进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88 1408 23.0 33.0
2 陈延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8 24 3.0 4.0
3 雒莎莎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4 88 4.0 4.0
4 卫玲玲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3 27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3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蓝泡菜
短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菌种复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