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车道的影响.借助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60、80、100 km/h时匝道间距、流量、汇入比、分流比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主线设计速度不同时,影响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因素也有所变化.根据定量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和交织区平均速度条件下的匝道间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值进行了修正,最终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并与《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推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定量统计模型计算值较为合理,且更加详细,便于工程应用.
推荐文章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案研究
城市快速路
交通流
入口匝道
控制
城市快速路匝道交通特性分析
城市快速路
匝道控制
交通特性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速度控制研究
城市快速路
入口匝道控制
速度控制
仿真评价
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设计与仿真分析
神经网络
匝道
模块
仿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入后出型城市快速路匝道组合的最佳间距
来源期刊 公路交通科技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匝道最佳间距 统计建模 城市快速路 TSIS 交织区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U412.36+6.2
字数 45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268.2013.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键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30 267 9.0 15.0
2 陆林军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17 53 4.0 7.0
3 魏代梅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2 13 2.0 2.0
4 沈超群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2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通工程
匝道最佳间距
统计建模
城市快速路
TSIS
交织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1002-0268
11-2279/U
大16开
北京市西土城路8号
2-48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0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07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