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脂肪降解与酸肉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指导合理消费.方法:分析酸内在发酵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细茵总数、乳酸菌数、酵母菌数、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数及脂肪降解产物的变化.结果: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脂肪、胆固醇逐渐降低,游离脂肪酸逐渐增加;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细菌总数、乳酸茵教、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数分别在发酵20、30、10d时达峰值,酵母茵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Aw和pH下降及氯化钠含量增加,乳酸菌数增加而微球茵和葡萄球茵数下降;微球菌和葡萄球茵数降低和脂肪及胆固醇降低显著正相关(P<0.05),和游离脂肪酸增加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发酵酸肉脂肪和胆固醇降低有一定营养学意义;发酵60d成品酸肉酸值(AV)及过氧化值(POV)均低于相应标准,可安全食用.
推荐文章
酸肉发酵中蛋白质降解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酸肉
环境因子
蛋白质
营养价值
酸肉发酵中脂肪的变化及对小鼠血脂的影响
新鲜猪肉
酸肉
脂类变化
血清脂质
酸肉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研究
酸肉
脂肪分解
蛋白质分解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风味特征
脂肪酸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脂肪酸
生命过程
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肉发酵过程中脂肪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肉 环境因子 微生物 脂肪 脂肪酸组成 营养价值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3,1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才琼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9 504 12.0 18.0
2 杜木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0 380 11.0 18.0
3 陈东华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51 3.0 4.0
4 李艳芳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38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0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肉
环境因子
微生物
脂肪
脂肪酸组成
营养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