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浓硫酸为溶剂和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_C酯),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合成产率可达53.45%,并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二苯苦味肼基自由基体系对V_C酯、V_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两者对·OH、O_2~-·和DPPH·均有清除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V_C酯对·OH、O_2~-·和DPPH·的清除能力均优于V_C,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推荐文章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
合成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抗坏血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L-抗坏血酸
抗氧化剂
酯化反应
合成
抗氧化活性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脂肪酶
酯化
非水相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的合成及其在油脂中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抗坏血酸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Vc酯)
抗氧化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 合成 抗氧化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添加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0-3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0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宁正祥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267 4523 38.0 52.0
2 吴亚凉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3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4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抗坏血酸
反丁烯二酸-6-L-抗坏血酸甲酯
合成
抗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