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成功制作了氧化锌纳米线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所制作器件的电学性能通过I-V测试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水浴法生长了单晶性完整的氧化锌纳米线,该纳米线被用作背栅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采用光刻方式制备的器件具有良好的直流特性,进行退火后进一步改善器件的源漏接触,提高器件性能,最终制备成功的场效应晶体管显示出p型MOS的特性,其开关态电流比达到105.在Vds=2.5 V时,跨导峰值为0.4 μS,栅氧电容约为0.9fF,器件夹断电压Vth为0.6V,沟道迁移率约为87.1 cm2/V·s,计算得到氧化锌纳米线载流子浓度ne=6.8×108 cm-3.在Vgs=0 V时,器件沟道电阻率为100 Ω·cm.
推荐文章
氧化铟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制备及其电学性能
氧化铟
纳米线
场效应晶体管
迁移率
阈值电压
单根砷掺杂氧化锌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及光学特性
p型ZnO纳米线
砷掺杂
场效应晶体管
光致发光
锂掺杂氧化锌纳米颗粒晶体结构与光学特性分析
氧化锌
纳米颗粒
锂掺杂
晶体结构
光学特性
由粗氧化锌制备纳米活性氧化锌的研究
纳米活性氧化锌
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锌
热分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锌纳米线晶体管的电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半导体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线 场效应晶体管 背栅 退火
年,卷(期) 2011,(10) 所属期刊栏目 制造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781,785
页数 分类号 TN304.21|TN386
字数 22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53x.2011.10.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静波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5 55 4.0 6.0
2 张海英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14 574 11.0 17.0
3 付晓君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5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锌
纳米线
场效应晶体管
背栅
退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技术
月刊
1003-353X
13-1109/TN
大16开
石家庄179信箱46分箱
18-65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4
总下载数(次)
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