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优化大叶白麻茎多酚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性.[方法]采用响应面法对大叶白麻茎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料液比、超声强度、超声时间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VC为参照,将大叶白麻茎多酚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对比.[结果]大叶白麻茎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17,超声强度410 W,提取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大叶白麻茎多酚的提取得率为2.09%,提取时间和超声强度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还原力与还原剂浓度之间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三者的还原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叶白麻茎多酚、茶多酚、VC,与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性一致.大叶白麻茎多酚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是茶多酚的1.34倍,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茶多酚较为接近,且明显高于VC,分别是VC的2.00、2.80倍.[结论]大叶白麻茎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应加强对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推荐文章
超声波提取牡丹籽壳多酚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牡丹籽壳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超声波辅助响应面法提取藜麦多酚及抗氧化性研究
藜麦
多酚
响应面
提取
抗氧化性
响应面法优化枸杞非酶褐变产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枸杞
非酶褐变反应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化大叶白麻茎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叶白麻茎 多酚 抗氧化 响应面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药用生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01
字数 364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英姿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33 358 10.0 18.0
5 靳欣欣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4 34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叶白麻茎
多酚
抗氧化
响应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