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曹禺在《雷雨》中让许多人物都有着不道德的一面,"残忍"地将人物置于命运的熔炉中煅烧,人物的"恶之花"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陋。对于这个教学素材,课堂教学时通过插入微辩论,以学生自主研究和思考,对疑难问题勇敢亮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辩论课:《雷雨》中的“恶之花”表明什么?——增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案例
来源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素材 责任担当 《雷雨》 恶之花 实践创新 疑难问题 研究和思考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160
页数 3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艳华 9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心素养
教学素材
责任担当
《雷雨》
恶之花
实践创新
疑难问题
研究和思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语文教学与研究
半月刊
1004-0498
42-1016/G4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38-53 38-59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92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25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