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红腐乳是一种在半开放式环境中发酵生产的大豆制品,由于在后发酵阶段加入特有的红曲汤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在红腐乳发酵过程中除了接种的毛霉外,还有包括细菌在内的外界微生物进入,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菌群结构,对红腐乳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红腐乳的风味形成机制、微生物组成、风味成分、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通过微生调控手段来改善红腐乳品质提供重要参考.
推荐文章
肠道菌群与心脏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
冠心病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
TMAO
腐乳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变化规律研究
γ-氨基丁酸
红方腐乳
白方腐乳
青方腐乳
发酵过程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肠道菌群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浙江玫瑰醋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变化与有机酸形成相关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
多元统计分析
有机酸
浙江玫瑰醋
相关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腐乳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与风味相关性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红腐乳 菌群结构 风味物质 风味形成机制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题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7-29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5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189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寒松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9 334 9.0 14.0
2 任大勇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7 206 6.0 13.0
3 孙娜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6 18 1.0 4.0
4 张雅婷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朱先明 1 0 0.0 0.0
6 朱世杰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8)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2(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3(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6(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腐乳
菌群结构
风味物质
风味形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