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7株实验室保存的优良乳酸菌在酸乳发酵过程中的酸化能力、产香能力以及酸乳质构进行测定,并通过抑菌、胃肠液耐受性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实验探究菌株的益生特性,筛选其中性能较优良的菌株进行组合复配,以获得最优的复合发酵菌株组合方案.单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 XKN1-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BSTS6-4凝乳时间短(7 h左右),酸乳酸度可达96°T,酸化能力较其他菌株好;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BSTS6-3、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XSXN1-2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BSTS6-1、S.thermophilus XSXN1-1产香性能最优,其中菌株XSXN1-1双乙酰质量浓度达到2.02 mg/L,乙醛质量浓度可达16 mg/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益生实验结果表明,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 BST2-3、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BSTS6-1、BSTS6-3、BSTS6-4)能够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L.fermentum BST2-3、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BSTS6-1、BSTS6-4)的黏附性较好;L.fermentum BST2-3在模拟胃肠液处理9 h后活菌数仍可达106 CFU/mL;且7株乳酸菌对大部分所试抗生素表现出敏感,安全性较高.最后按照产酸、产香、质构以及益生特性将菌株分类并进行酸乳复合发酵,获得复合发酵的最优菌株组合为菌株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BSTS6-4、BSTS6-3)、S.thermophilus XSXN1-1、L.fermentum BST2-3.
推荐文章
莲子乳酸菌发酵工艺
莲子
乳酸菌
发酵工艺
新疆传统奶疙瘩中乳酸菌的分离及筛选
奶疙瘩
乳酸菌
分离
筛选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黑米饮料工艺研究
乳酸菌
发酵
发芽黑米
饮料
工艺
乳酸菌益生特性及降胆固醇机理的研究
耐酸
耐胆盐
降胆固醇
吸收同化
乳酸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疆伊犁地区乳制品中乳酸菌发酵和益生特性及其复合发酵方案优化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乳 乳酸菌 发酵特性 益生特性 复合发酵
年,卷(期) 2020,(18)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7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S252
字数 81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永清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71 274 10.0 13.0
2 张艳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30 83 5.0 8.0
3 张亚川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3 0 0.0 0.0
4 蔡静静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4 0 0.0 0.0
5 李谞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8)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乳
乳酸菌
发酵特性
益生特性
复合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