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杏鲍菇片干制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采用新鲜杏鲍菇为原料,以L*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柠檬酸亚锡二钠、柠檬酸、抗坏血酸、EDTA-2Na、NaCl、CaCl2、焦亚硫酸钠7种护色剂对杏鲍菇片的护色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非硫护色剂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护色剂对杏鲍菇片的褐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柠檬酸亚锡二钠、柠檬酸、EDTA-2Na和抗坏血酸的护色效果较好,均优于焦亚硫酸钠;非硫复合护色剂的最优组合为:柠檬酸亚锡二钠0.012%、柠檬酸0.3%、EDTA-2Na0.4%、抗坏血酸0.025%,因素主次顺序为:柠檬酸>抗坏血酸>柠檬酸亚锡二钠>EDTA-2Na.经验证,最优参数组合的L*值为80.10±0.07.
推荐文章
杏鲍菇干制的非硫护色方法研究
杏鲍菇
干制
非硫护色
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的干制苹果片中差异蛋白表达的分析
干制苹果片
Label-free
褐变
护色
差异蛋白
复合护色剂对杏片干制中护色效果的研究
鲜切杏片
太阳能干制(SD)
护色剂
褐变
鲜切淮山片护色工艺与无硫护色剂的研究
鲜切淮山
护色
无硫护色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杏鲍菇片干制的非硫护色剂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杏鲍菇 护色 干制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02.3|TS255.36
字数 26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1)
共引文献  (21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杏鲍菇
护色
干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