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苦涩味是构成绿茶滋味的重要因子,但缺乏客观的评价方法.文中对121个绿茶样品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得到了F1:苦、F2:鲜、F3:涩、F4:酸和F5:爽5个滋味复合因子,并筛选出36个茶样进行定量感官涩味评估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结果表明:5个滋味复合因子能很好地解释绿茶“苦涩、鲜爽”的呈味特点;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与鲜味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定量感官涩味得分与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定量感官涩味得分及涩味因子得分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绿茶茶汤涩味的产生不仅与酚类物质对唾液蛋白的沉淀有关,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
推荐文章
考马斯亮蓝法快速测定菜籽粕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菜籽粕
可溶性蛋白,考马斯亮蓝法
蛋白质电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方法改良
电泳
染色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
改性生物炭对考马斯亮蓝的吸附研究
生物炭
KOH改性
吸附
考马斯亮蓝
温度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考马斯亮蓝法
蛋白质
温度
浓度
孵育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马斯亮蓝法定量评估绿茶涩味强度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绿茶 涩味强度 定量评估 考马斯亮蓝法 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5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6060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
涩味强度
定量评估
考马斯亮蓝法
唾液淀粉酶沉淀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