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山茶油、调和油、玉米油和芝麻油这八种天然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Schal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和脂肪酸组成为参考指标,研究了加热加速氧化对不同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Matlab教学工具建立模型,探讨POV值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各种植物油的氧化过程影响显著,加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总体变化很小,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不同程度的增多,n-3比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氧化减少.氧化稳定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花生油、山茶油、芝麻油、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初步建立起了以PUFA含量分类,加速氧化奈件下过氧化值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模型.
推荐文章
丽江野生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野生植物油
氧化稳定性
脂肪酸
货架期
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油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脂肪酸
甘油三酯
加速氧化过程中不同植物油的稳定性研究
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
中红外光谱
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食用油热氧化稳定性研究
氧化稳定性
脂肪酸组成
食用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植物油 脂肪酸 稳定性 模型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5,1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2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249)
二级引证文献  (32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2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56)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6(5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7(7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8(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9(6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物油
脂肪酸
稳定性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