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在柴油机上燃用生物柴油(Biodiesel)、微乳化油生物柴油(MB)、乙醇柴油(E20)与纯柴油4种燃料,研究在低含氧量情况下不同含氧结构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柴油,标定点工况下,生物柴油着火时刻约提前2°CA,放热率峰值和最大爆发压力略有降低,而MB和E20放热始点相对滞后,但放热过程更集中.大负荷时,发动机燃用3种含氧燃料总体表现为NOx排放增加,而HC、CO和烟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低负荷时,E20的HC和CO排放明显较高.对于酯基或醇基不同结构来源的含氧燃料,携带氧的碳链长短及其附属燃料特性造成其燃烧和排放性能的显著差异,需根据各自属性优化在柴油中的添加比例,协调含氧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推荐文章
含氧燃料碳酸二甲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柴油机
燃烧与废气排放
含氧燃料
碳酸二甲酯
一种新型含氧燃料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柴油机
乙酸-2-甲氧基乙酯
燃烧
加氢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在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加氢生物柴油
乙醇
三元燃料
高压共轨柴油机
燃烧性能
排放性能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柴油机
废气排放
含氧燃料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弱含氧燃料在柴油机上的燃烧过程与排放特性
来源期刊 汽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柴油机 含氧燃料 燃烧过程 排放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464
字数 39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469.2013.01.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平 江苏大学汽车学院 149 1791 20.0 36.0
2 梅德清 江苏大学汽车学院 93 1016 19.0 29.0
3 张永涛 江苏大学汽车学院 6 44 4.0 6.0
4 肖淑梅 扬州职业大学汽车工程系 6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油机
含氧燃料
燃烧过程
排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工程学报
双月刊
2095-1469
50-1206/U
16开
中国重庆市高新区陈家坪朝田村101号
78-101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