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感官评定方法鉴定了商业牛杂汤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自制牛杂汤配方,并研究了不同熬煮时间和熬煮方式对牛杂汤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牛杂汤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26种,包括醛类、萜烯类、醇类、酮类及其他化合物等种类.熬煮时间对牛杂汤风味有较大影响,1~3h内延长熬煮时间会促进牛杂汤中挥发性成分的充分释放,但超过3h汤中风味物质含量显著减少,牛杂汤的最适合熬煮时间为3h;常规熬煮、开盖熬煮和高压熬煮的牛杂汤中分别检测出28、32、37种风味化合物,但高压熬煮汤的香味显著弱于常规和开盖熬煮,这可能是由于高压熬煮中脂肪氧化所产生的己醛、辛醛含量较低所致.
推荐文章
不同熬煮方法对鸡骨汤风味物质的影响
鸡骨汤
常压高压熬煮
氨基酸含量
挥发性风味物质
SPME-GC-MS
香菇菌汤煮制工艺优化及其非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研究
香菇菌汤
固形物溶出率
感官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
非挥发性风味物质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熏肉
烟熏液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酚类化合物
不同熬煮时间对北京酱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北京酱牛肉
吹扫/捕集-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熬煮工艺对牛杂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牛杂汤 GC-MS 风味 熬煮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科研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0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510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牛杂汤
GC-MS
风味
熬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