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试验将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没食子酸,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三乙酰基没食子酰氯,在10%乙醇条件下与马铃薯原淀粉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没食子酸酯化淀粉,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取代度(DS);试验选择原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化时间及碱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结果基础上,正交试验设计对合成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原料比1:1,选取Na2CO3为缚酸剂,添加量为2.5%,活化时间0.5h,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6h,该条件下合成的没食子酸酯化淀粉取代度(DS)为0.22.合成的没食子酸酯化淀粉的结构与原淀粉相比发生明显改变,经4%的乙二胺/甲醇溶液活化后,该变性淀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1.6%,光照和pH稳定性较好,但热稳定性较.
推荐文章
没食子酸正己酯的合成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正己酯
酯化反应
没食子酸植物甾醇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植物甾醇
没食子酸
脂肪酶
酯化
没食子酸对碳钢缓蚀性能的研究
没食子酸
协同作用
酸洗缓蚀剂
茶条槭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与没食子酸合成的优化条件
茶条槭
细胞生长
没食子酸
悬浮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没食子酸酯化淀粉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科技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变性淀粉 工艺参数 抗氧化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0,45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21.2
字数 58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06X.2018.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盛贵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91 433 11.0 15.0
2 汪月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7 41 4.0 5.0
3 方琳凯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0 2.0 3.0
4 韩娜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没食子酸
变性淀粉
工艺参数
抗氧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科技
双月刊
1674-506X
51-1713/TS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62-247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