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柑橘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富含类黄酮、酚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加工业和果品供应的需求,采后贮藏和深加工是柑橘产业化的必要手段,而在这过程中必然会导致柑橘酚类物质的变化.该文从营养学和功能食品学角度综述了柑橘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和加工工艺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适当早采、采摘前后物理化学处理及8℃~10℃、40 d条件下贮藏更有利于柑橘果实酚类物质的积累,干燥、发酵及冷杀菌工艺使柑橘加工体系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而果实品种不同多酚物质变化无明确规律.该文旨在为保持柑橘营养品质稳定选择合理的贮藏及加工方式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影响煤干馏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产生的因素
煤干馏
酚类化合物
煤种
干馏温度
双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双酚类化合物
生物降解
好氧
厌氧
基于ORAC评价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抗氧化活性
多酚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发光菌
酚类
联合毒性
作用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柑橘在贮藏加工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柑橘多酚 贮藏 加工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题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2-288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189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凯芳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94 955 18.0 26.0
5 李福香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1 34 4.0 5.0
6 李富华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8 189 4.0 13.0
10 赵吉春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7 5 1.0 1.0
14 敖淼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柑橘多酚
贮藏
加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