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越轨的笔致"是鲁迅对萧红作品的评价,这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重要路径.越轨的笔致颠覆了读者对旧有生活观念和文艺理念的认识,因此会产生理念上"新与旧""奇与常"的矛盾,而矛盾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越轨的语言、越轨的形象、越轨的结构、越轨的修辞、越轨的风格等入手去揭示文本的艺术独创性.究其本质,越轨的笔致是作者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思维的产物.不过"越轨"并不代表"无轨","反常"仍然需要"合道",而这个"道"即是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
推荐文章
文本寓意解读切忌生拉硬套
初中语文
寓意解读
多元联系
在文本解读中凸显小学语文的本色
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
阅读
教学文本解读的特征与有效策略
文本解读
特征
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本解读"越轨"论
来源期刊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学科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越轨的笔致 艺术创造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阅读教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本解读
越轨的笔致
艺术创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7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