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关于甜味分子生甜机理,存在3种理论解释,分别为AH/B理论、AH/B/X理论和多点结合理论.实践证明,这3种理论都能合理解释各类甜味物质的生甜机理.其中多点结合甜味理论认为,人体受体蛋白包含8个基本的甜味识别部位,分别为B、AH、XH、G1、G2、G3、G4和D,它们与甜味分子相应的结合部位发生相互作用,受体蛋白由紧密的收缩构象改变为开放的展开构象,从而产生甜味刺激传导,甜味产生后,由于识别部位的极性或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将驱散甜味分子,使受体蛋白恢复原来的收缩构象.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合理构造各种糖分子及其衍生物的多点结合模型.蔗糖是B1、B2、AH1、AH2、XH1、XH2、G1、E1、G2、E2、G3、E3、G4、E4型甜味剂,D-葡萄糖是B1、B2、AH1、AH2、XH1、XH2型甜味剂,D-果糖是E1、E2、E3、E4型甜味剂.
推荐文章
AH,B,X的甜味分子识别及其理论扩展
AH
B
X甜味三角理论
AH
B基团
X基团
分子内氢键
空间结构
论三氯蔗糖及其衍生物的甜味机理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衍生物
螺旋蛋白受体
甜味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甜味感受机理
MD模拟
富勒醇
甜味剂
甜味抑制剂
结合能
人造甜味剂
人造甜味剂
糖精
阿斯巴甜
AK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甜味分子的多点结合甜味理论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甜味分子 多点结合理论 结合部位 识别部位
年,卷(期) 2002,(1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题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6
字数 29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90X.2002.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建仙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110 1266 19.0 32.0
2 贾呈祥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7 126 5.0 7.0
3 饶志娟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6 126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甜味分子
多点结合理论
结合部位
识别部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