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入研究了亚30nm CMOS关键工艺技术,特别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提高空穴迁移率的技术--Ge预非晶化S/D延伸区诱生沟道应变技术,它使栅长90nm pMOS空穴有效迁移率在0.6MV/cm电场下提高32%.而且空穴有效迁移率的改善,随器件特征尺寸缩小而增强.利用零阶劳厄线衍射的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分析表明,在沟道区相应的压应变为-3.6%.在集成技术优化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高性能栅长22nm应变沟道CMOS器件及栅长27nm CMOS 32分频器电路(其中分别嵌入了57级/201级环形振荡器),EOT为1.2nm,具有Ni自对准硅化物.
推荐文章
高性能42nm栅长CMOS器件
42nm栅长
CMOS器件
超陡倒掺杂
灰化工艺
高选择比
高各向异性
Co/Ti自对准硅化物
高性能亚100nm栅长氮氧叠层栅介质难熔W/TiN金属栅电极CMOS器件
等效氧化层厚度
氮氧叠层栅介质
W/TiN金属栅
非CMP平坦化
电子束实现210nm栅长115GHz GaAs基mHEMT器件
T型栅
应变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电流增益截至频率
最高振荡频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具有应变沟道及EOT 1.2nm高性能栅长22nm CMOS器件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应变硅沟道 压应力 Ge预非晶化注入 等效氧化层厚度 栅长 CMOS
年,卷(期) 2006,(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9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N386
字数 62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6.z1.0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明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207 1983 20.0 38.0
2 徐秋霞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37 108 6.0 8.0
3 韩郑生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22 412 10.0 12.0
4 陈宝钦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50 361 11.0 16.0
5 段晓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6 221 5.0 14.0
6 钱鹤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32 164 7.0 12.0
7 刘海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 1 1.0 1.0
8 王大海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4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应变硅沟道
压应力
Ge预非晶化注入
等效氧化层厚度
栅长
CMO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