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取atpD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采用不同的PCR扩增条件,对3株变形杆菌属标准菌株、67株样品分离株及13株非变形杆菌属菌株进行扩增实验,结果2种PCR方法对3株标准菌株和66株样品分离株分别扩增出348 bp和596 bp的特异性片断,实验结果呈阴性的1株分离株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阴沟肠杆菌.13株非变形杆菌属菌株均未有特异性条带产生.2种PCR方法检测变形杆菌,均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优点.建立的引物2的PCR方法在检测时间、特异性、灵敏度方面比引物1的PCR方法更具优势.
推荐文章
变形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可视化方法的比较
环介导等温扩增
可视化检测
变形杆菌
PCR方法快速检测变形杆菌的研究
变形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传统分离培养法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PCR方法检测猕猴奇异变形杆菌
猕猴
奇异变形杆菌
PCR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种检测变形杆菌PCR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变形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年,卷(期) 2008,(7)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9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书泽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106 933 17.0 22.0
2 陈守义 54 339 10.0 15.0
3 毕水莲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6 52 4.0 6.0
4 吴希阳 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72 500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形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