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取从某一温度(600~1000℃)开始缓慢升温至高温(1150℃)并保温若干时间的方法,使得直拉Si片中大于起始温度对应的氧沉淀临界尺寸的那一部分原生氧沉淀得以长大,然后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量氧浓度变化以及利用扫描红外显微术测量氧沉淀密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300mm掺N直拉Si片的原生氧沉淀的径向分布.研究表明:氧沉淀异常区域(称为P区)的原生氧沉淀密度显著高于空位型缺陷区域(称为V区);此外,V区中的原生氧沉淀的尺寸分布是不连续的,表现为高温下形成的大尺寸原生氧沉淀和低温下形成的小尺寸氧沉淀,而P区中的原生氧沉淀的尺寸分布则是连续的.我们从直拉Si晶体生长过程中原生氧沉淀的形成机制出发,对上述结果做了定性的解释.
推荐文章
氮对直拉硅片中氧沉淀分布的影响
掺氮
直拉硅
氧沉淀
退火
快速退火气氛对300mm硅片内洁净区和氧沉淀形成的影响
洁净区
氧沉淀
单晶硅片
内吸杂
RTA
低温退火对重掺砷直拉硅片的氧沉淀形核的作用
重掺砷直拉硅片
氧沉淀形核
低温退火
大直径直拉硅中氮对原生氧沉淀的影响
掺氮
直拉硅
原生氧沉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00mm掺氮直拉硅片的原生氧沉淀径向分布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300mm掺N直拉Si片 原生氧沉淀 径向分布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304.1
字数 44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8.01.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德仁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80 1513 20.0 31.0
2 马向阳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60 404 10.0 17.0
3 阙端麟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72 612 13.0 20.0
4 曾俞衡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1 2.0 3.0
5 田达晰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6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00mm掺N直拉Si片
原生氧沉淀
径向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