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固态发酵产生淀粉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小麦麸皮,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硫酸铵,通过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3.0、初始湿度为70%时,使其生淀粉酶产量提高3.5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每500mL三角摇瓶中含小麦麸皮13.7g、可溶性淀粉0.063g、硫酸铵0.052g时,生淀粉酶产量达到48.50U/mL,比初始产量提高了8倍.
推荐文章
一株生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生淀粉酶
分离鉴定
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
酶学性质
响应面分析法对α-淀粉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优化
α-淀粉酶抑制剂
响应面分析法
糖尿病
甘薯中β-淀粉酶水溶剂法提取的研究
甘薯
β-淀粉酶
提取方法
酶活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响应面法优化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产生淀粉酶的条件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生淀粉酶 响应面优化 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86
页数 分类号 TS201.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武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4 898 16.0 22.0
5 王正祥 120 1443 20.0 31.0
6 石贵阳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8 1034 17.0 24.0
10 李或娜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淀粉酶
响应面优化
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