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茶菌优势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共得到酵母菌8.3×106个/mL,醋酸菌1.4×107个/mL,选取不同的菌落进行纯化后得到2株醋酸菌和4株酵母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后,初步确定AC1为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enegalensis,AC2为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accharivorans;Y1为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 aciens,Y2为毕赤酵母Pichia galei formis,Y3为异型德克酵母Dekkera anomala,Y4为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推荐文章
红茶菌多糖的初步分离及含量测定
红茶菌
多糖
乙醇沉淀法
苯酚-硫酸比色法
红茶菌中优势菌种的分离鉴定和发育树分析
醋酸菌
酵母菌
发育树
分离
鉴定
16S rDNA
ITS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红茶菌”
分离
纯菌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红茶菌中风味物质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红茶菌
微生物组成
酵母
细菌
风味物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红茶菌 醋酸菌 酵母菌 系统发育树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9-612
页数 分类号 Q93.331
字数 246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泰廙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14 1344 20.0 29.0
2 杭晓敏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究所 34 335 11.0 17.0
3 沙大年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究所 14 171 7.0 13.0
4 乔宏萍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究所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3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茶菌
醋酸菌
酵母菌
系统发育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3-1689
32-1751/TS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51号
28-7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38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