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黑曲霉、小曲、黑曲霉-小曲混菌种对豆渣进行发酵,对发酵后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等数据进行技术测定,经过分析发现黑曲霉结合小曲发酵豆渣发酵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黑曲霉结合小曲发酵豆渣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豆渣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未发酵豆渣的3.23倍,纤维素酶活提升了2.02倍,半纤维素酶活提高了10.64倍,豆渣粒径显著减小,发酵后豆渣毛霉长势良好,因此说明利用发酵后的豆渣制作腐乳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豆渣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豆渣
固态发酵
紫色红曲霉
红曲色素
豆渣制取草酸工艺研究
豆渣
制取工艺
草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渣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及其腐乳产品开发
来源期刊 农产品加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豆渣 发酵 氨基酸态氮 腐乳
年,卷(期) 202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14.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霏霏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2 0 0.0 0.0
2 王莎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2 0 0.0 0.0
3 李丹林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豆渣
发酵
氨基酸态氮
腐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产品加工
半月刊
1671-9646
14-1310/S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59号
22-121 22-19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1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1135
论文1v1指导